名家 | 刘金凯:此生幸运,与书法相悦
文化兴,国运兴,文化强,民族强。
河北自古人文根深基厚,星光璀璨。为推动更多河北文艺名家走进全国公众视野,助力河北构建“老中青梯次衔接,省内外交相辉映”的文艺人才格局,我们将陆续推出“名家 致敬河北文艺力量”系列访谈报道,对话30多位河北文艺名家,讲述他们的故事,分享他们的艺术创作经验。
本期推出采访人物——刘金凯。
刘金凯:
此生幸运,与书法相悦
石家庄和平路上刘金凯书法家工作室开放之前,刘金凯的工作室位于相隔不远的一个大院内,远离车马喧嚣。
刘金凯的工作室
工作室中间位置摆放着一张大书案,砚台、宣纸、型号不同的毛笔和印章置于上。室内悬挂着很多书法作品,靠门右侧的墙上有一幅与众不同,从深浅不一的暗黄宣纸,足见其年代久远。这幅还称不上完整的行草作品,刘金凯视如珍宝,因为它是父亲留下的墨迹。“这是他早年练笔的一幅字,早年的作品留下的不多。”在刘金凯看来极为珍贵的另一个原因,在于“这种随意的书写比正式的创作,更有意韵”。
刘金凯接受采访
刘金凯与书法结缘就源于父亲,父亲可谓是他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。时隔多年,他对小时候父亲教他练字的场景,记忆犹新,“他细心教你如何写,教你如何看帖,教你如何创作,到现在还历历在目。” 或许,那个时候,父亲也没有想到,他的儿子有一天能成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,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。
记者:您是肃宁人。肃宁历史上出过许多文化名人。
刘金凯:我出生在肃宁县。肃宁这个地方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文化氛围非常浓厚。从小就听说,有个刘春霖写字写得好,同时又是状元,对他非常崇拜。肃宁陆续出了很多名人,他们对地方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,出生在这个地方,我感觉非常骄傲。
无论是书法还是其他艺术方面,我真正结下这个一生之缘是从肃宁开始的。我想一个人如果一生和书法结缘,应该是非常庆幸的事,因为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核心,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史,在这点上我深有感触。书法是对文化、对我们民族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艺术。
刘金凯作品
记者:您是如何与书法结缘的?
刘金凯:是在父辈的启发下。不同的艺术门类他要让你涉猎,要让你产生兴趣。虽然说杂技之乡在吴桥,但整个影响的是沧州,比如说我们县有个武状元,我们小时候知道县里就有杂技团。综合的一个文化环境,对人的影响就大了。父辈有时间去教你,让你从小对文化产生兴趣,这一点我印象极深。
记者:您父亲也喜欢书法?
刘金凯:父亲是技术工人。他一生追求文化,热爱文化。书法艺术他是一生也没有放下,我的工作室还挂着他一幅作品。他是我的引路人,也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。
记得有一年,下大雪了,他叫我们哥几个去扫雪。扫雪的时候,要让你写一篇东西,写这个雪景。你在劳动过程中看到什么就写什么,你怎么想就怎么写。他看了以后,再给你修改。在这点上,我感觉他的指导方法是好的,是可取的。写作业,他就定一个政策,如果你学习可以不劳动,可以不做别的,但是你要不学习,必须劳动。
记者:所以……
刘金凯:那自然就搬着桌子到院子里来,开始学习。久而久之,他这种方法就启发你,让你对学习产生兴趣,要自己主动学。家长承担着全家繁重的家庭事务,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。在书法上,他是细心教,教你如何写,教你如何看帖,教你如何创作,到现在还历历在目。
记者:从小您还学过京剧。那个年头唱戏曾是村里孩子的一条出路,要不是您后来放弃了,说不定舞台上就多了一名铜锤花脸。
刘金凯:叔叔是拉京胡的,要教你学京剧。这时候在9岁左右。唱两到三年,他就考虑男孩可能要倒仓,变声,这个时候要停下,以后再继续。但是随着学习越来越紧张,就放弃了京剧的学习。学那几年的京剧,他是规范地教你,这个印象忘不掉。
刘金凯作品
记者:学京剧对您的书法创作有没有影响?
刘金凯:书法在于悟性、功力,还有知识。三者缺一不可,重在研究。这是我在十几年以前所感悟到的。知识对书法能否上升到一个高层次有决定性作用。舞蹈、音乐、戏剧、建筑、文学,这些和艺术相关的知识,书家都可以涉猎。
林语堂讲,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。我觉得他这句话非常深刻,韵律是有节奏的,节奏当中体现着韵律。比如一个歌曲或一个戏曲唱段当中肯定有一个最高点,也有最低点,这样高低起伏,才能产生韵味。
记者:书法也是这样。
刘金凯:书法也是这样,不能把它写平,一定要有高低起伏的韵律感。书法又称为无声的音乐,无声的韵律,韵律当中的高低起伏,还有在韵律当中韵味的表现,才能形成抑扬顿挫。比方京剧,传统戏把字的发声都安排得那么有韵味,就在于此。每一个字的发声都是讲究的,连贯起来的时候,就成为一种律动。这种韵律跟书法非常契合,在写的过程中的高低起伏,字的大小,线条粗细,墨色的深浅,都表现出律动。
记者:书法艺术的呈现,存在多种可能性,就像人生一样。上大学您学的是工业企业管理,通常情况下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会到企业,成为管理人员。您有所不同。我们的问题是:一个书家,您认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。
刘金凯:要成为书家确实很难,我觉得条件有这么几个:
第一是对古法有研究。如果你临帖,对古法引入不了,那你要成为专业书家还不符合条件。引入古法不要贪多,可以先选定一个帖,把它搞清,你要去研究它,要多问为什么,不是单一地临了以后就知道古人这个字的外形和结构。要深入去研究这个人的历史背景,当时他写这个帖的情况,包括心态。三大行书都是在不同的心态,可以说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心态下,写出来的。《兰亭序》就是在微醉状态下,心情极佳的状态下写出来的。
第二个条件,就是人品的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,书品、人品应该是双修的。作为书家,你要是不树立自己的人品,不把它放在重要位置,你肯定走不远。有很多书家都论述过,书家的人品修行尤为重要,就是字如其人嘛,如其学,如其志,如其才,最终是如其意。这个社会是躁动的。谁能静下来,谁能写成。你能够静下心来,你就可能成功,总是浮在面上,沉不下心来,恐怕写出来这个作品也是糟的,是不润的。
第三个条件,就是能否融合贯通古人的东西,为你所用。这可能是相对比较难了。我出自一家,融会其他名家的或者书法经典的元素,那就是更高一个层面,出来的东西是技高一筹的。融的分量不一定多,一篇作品,细看,有很多元素在里边,这就是高手。
第四个条件,能写出时代精神,写出时代的审美。书家能否笔随当代,笔随时代,能够和现在人们的审美相适应,这对书家也是非常难的。你的书法审美要符合这个时代,要创作出和这个时代审美相适应的反映时代的作品。
刘金凯在挥毫
记者: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。
刘金凯:是这样。书法开始在于继承,继承之后和古人进行对话就需要创新。每个时代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,比如,晋尚韵,唐尚法,宋尚意,元明尚态,每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。各个历史朝代,他们在创新的时候,已经为我们做出榜样了。
书法是哲学范畴也是美学范畴,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跟以前不一样,我们在继承古人技法的同时,要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去进行创新,首先从古人诸多的书法元素的融合上,你能够融合的比较多,并且让它协调统一,这是一个方面。
再就是内容上创新,尽量艺文兼备。一定要多写现在的内容,哪怕一篇散文,哪怕几句表达自己心境的古诗,这样一方面加强我们的文学修养,一方面注重书写内容,和自己书法作品统一起来,那么形成的书法作品也是新的。
现在书家的创新意识一定要强化。在继承上,立足创新,才能保持书法的生命力。
记者:艺文兼备很重要。
刘金凯:现在我们书法倡导继承传统,鼓励创新,艺文兼备。现代的书法逐渐在扭转光抄古诗的现象,逐渐引入艺文要兼备,你的艺术和所写的内容要有机结合,要反映我们新时代的社会变化,也要让每位书家尽可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,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变迁。在时代发展当中,把你的感悟书写出来,避免总抄古诗现象。书家有责任记录下这个时代。
记者:那么,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的书法作品?
刘金凯:书法是从传统当中来,又能够结合时代审美的一种艺术。我们从传统当中吸取营养的话,主要是从技法的这个角度。但是真正创作,要融会众多的书法经典的元素。在创作内容、表现形式上,需要书家把握的一个本领是如何灵动起来。灵动起来才能够把书法的字与字之间、行与行之间的这种气韵贯通。
你写的每一个字都很精彩,但是字与字之间气息不贯通,那也不叫书法艺术。书法艺术在于气息流畅贯通,这一点对一个书家至关重要。你的书法创作,达到一个高的水平,就是如何表现得自然灵动,自然灵动当中又不失古法,在古法当中又表现得自然灵动,这样才是好作品。在继承古人经典的基础上创新。
记者:具体到用墨上,我们注意到您就很讲究。
刘金凯作品
刘金凯:书法有四法,字法、笔法、墨法、章法。墨法是书法的其中一法,至关重要,决定着你整体作品创作的成功与否。
墨分五色,就是我们利用墨的变化,表现出这幅作品的立体感。要写成墨分五色的状态,那就是要区分开墨的干湿、浓淡、深浅。
在创作中,一定要根据创作内容,包括韵律的起伏,使墨色能够契合。比如,第一行一般来说墨色要重,墨色重不能说第一个字、第二个字写完之后急于去蘸墨,而是要连续地书写,写到枯笔出现的时候,就区分开了墨的轻重和浓淡、干湿。墨法要纳入到哲学范畴去考虑。墨的浓淡是一种矛盾,干湿是一种矛盾,要学会制造矛盾,最后解决矛盾,达到墨色的和谐统一,这是最关键的地方。
创作的时候,形成墨段。墨段就是坚持一笔写下来,要多写几个字,直到枯笔出现,这是一段。紧接着下边一段又是自然的流露,这样一个作品可能几段墨就把它解决了。
记者:墨法可以让作品更加自然灵动。
刘金凯:对啊。墨法运用好了,就使书法更自然更灵动。因为在四法中,字法、笔法、墨法这三个都是为章法服务的,最终体现在章法上。一幅作品创作完毕,回过头来看一看,这几法表现出来没有,墨法表现得怎么样。如果表现得好,这幅作品是成功的,章法就合适。如果表现得不好,可能章法上还有缺陷,就要进行改进,墨法上越丰富越好,直到立体效果的出现,那这个作品就是高超的,同时也是非常完整的。
刘金凯:我毕业于河北机电学院,1982年到省政府工作,因为写字好才留下。在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,搞政务接待,写成一个报告的时候很清晰,字也很好看,这样领导是愿意看的。后来又到了秘书二处,做秘书做了6年,才转到其他部门,到省新闻出版局。2012年文联换届,到了文联。我的经历还不是太复杂,主要是在文化这条战线上。
在办公厅,再忙,也要研究书法,接触这方面的文化人也多。然后到了再选择呢,我选择出版局。一个目的就是,看书是你的工作,你和编辑研究书也是你的工作。出的那么多书法绘画等艺术类的书,你还可以去研究。就这样一直坚持书法没有断。不管调到哪个岗位,书法都作为我一生所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。
从事出版期间,我的书法作品几次入全国展,获奖。这样,不断地入展和获奖之后,人们说他这个书法可以了,达到了专业的标准,都认同你是专业书家了,不是一个爱好者了,这就是一个跨越。所以,我走这条路呢,也是经过这样一步一步地得到了社会跟这个圈子认同,这样慢慢走过来的。
记者:书法是您一生的追求。
刘金凯
刘金凯:书法可以说是伴随我一生的艺术,一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,在任何状态下都对它不离不弃,一生它要伴随着我,我要伴随着它,我们相依为命。
书法就是这样,一个人如果是逐渐地喜欢上它的时候,再去研究它,对你来说好处无穷,包括你这个人的素质底蕴都产生很大变化。因为书法如其人,如其心。你是一个什么心态,它能够表现出来。如果你心态不是太好,你通过写书法来矫正。如果你喜欢到如醉如痴的程度的话,它就是你的生命。把你的生命完全融入到书法的生命当中,也把书法融入到你的生命当中。一天不练,日子好像无味一样。(根据录音整理,有删节)
“名家 致敬河北文艺力量”系列访谈报道:
①名家|徐光耀:我现在还在写
②名家丨边发吉: 在杂技艺术道路上追求,是幸福的③名家丨旭宇:我是一介书生④名家 |王力平:不要在书斋里关起门
来源/河北新闻网、纵览新闻客户端
记者/康瑞珍 孙若瑶
编辑/王寒
点击图片,即可下载纵览新闻APP↓↓↓
往期回顾
↓关注我们,了解更多资讯↓
支持我们请点赞→点亮“在看”→分享
↓↓